Bookshelf 📖

Syntactic structures of complex sentences in Mandarin Chinese (Lin., 2006)

Citation

Lin, J. (2006).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complex sentences in Mandarin Chinese. Nanzan Linguistics, 3, 63-97.

My thoughts

Summary

在「因为…所以…」的理由结构里:

右句(所以句)是主句,左句(因为句)是左邻接的附加分句(left-adjoined adjunct)。

“所以”不是并列连词,而是高位副词/句际副词类的成分,依赖一个“理由表达”作先行项并与之保持邻接;它本身不指派 θ-roles。

证据链(Lin 2005 的三组关键诊断) 1) A-不-A(A-not-A)岛约束 → 左边是附加语,右边是主句

在「因为 A,所以 B」中:

A 子句(因为句)不能带宽域的 A-不-A 运算符;

B 子句(所以句)可以带 A-不-A。 解释:A-不-A 运算符要移到高位取句阶作用域,但附加语(adjunct)是 CED 岛,所以在因为句里会违规;而主句不受此限。→ 左边是附加分句、右边是主句。

2) CSC 协调结构约束 → 不是并列结构

把宾语 topicalize 测 CSC:从因为句中抽题,整句依然可接受(不要求 across-the-board),这不像并列,更像附加结构。→ 再次指向:不是“因为”与“所以”并列连接两句,而是「附加(左) + 主句(右)」。

3) “邻接/位址”事实 → “所以”要贴着理由表达

只要有“所以”或“因为”之一,就能形成理由结构;两者都没就不成句法上的“因果—结果”。

“所以”必须与“理由表达”相邻。当因为短语插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时,“所以”不能再与独立主语同现,也不能被其他成分打断;被打断时句子失格。这种邻接依赖很像高位副词需要其先行语境,而不像二元连词。

“所以”的范畴与层级:三种分析的对比与 Lin 的立场

Tang (1990):把「因为/所以」都当 C°(补语化词)。

Gasde & Paul (1996):因为 = 连词;所以 = 副词。

Lin (2005) 的综合修正:

“因为”是介词/补语化词的二象性标记(P 或 C):可选取 CP(从句)或 DP(名词性“原因”)作补足语;整体作为附加语左邻接主句。

“所以”最佳刻画为高位副词(句际副词),并不组建并列;它依赖并紧邻一个“理由表达”(可以是「因为…」的 CP,也可以是名词性“因为 + DP”),并附着在主句的 I′/CP 左外缘域。

由此自然解释:右句为主句、左句为附加语、以及“所以—理由”邻接约束,而无需把“所以”强行当作并列连词。

小结:把“所以”放在CP 域左外缘的高位副词最贴合分布与约束;θ-角色依旧由各分句的述谓中心分配,“所以”不改 θ-role。

结构示意(文字版)

[因为-短语](CP/PP;作 adjunct) + [主句 … ‘所以’ …](I′/CP 左外缘带“所以”的结果分句)。

B 因为 A(右句 + 因为从句后置):此时 “因为”作 C,引出原因从句;主句在左,结构仍是右侧从句附加到主句。两型都维持“右句为主要述位”

关键 takeaway